2025年5月22日

自五年前的一场国家安全打压行动以来,香港记者越来越多地抱怨不得不进行自我审查,担心遭受牢狱之灾。
他们说,现在又多了一个担忧:查税。
香港记者协会周三表示,该协会和六家独立新闻机构——以及它们的创始人——均遭到查税,并称随着这个中国领土的新闻自由减少,记者们面临的压力也在增加。
该组织表示,部分被调查记者的配偶或父母也面临个人所得税调查。多数被查对象已收到补税通知,少数人更是被要求提交长达七年的财务信息。
香港记者协会主席郑嘉如指出,多数税务调查缺乏充分依据,部分案例中当局在未扣除经营成本的情况下高估了收入。
“香港记者收入本就不高,除被迫缴纳这些存疑税款外,还需耗费金钱、时间和精力自证清白,”郑嘉如说。
香港的税务稽查相对少见。税务局数据显示,2023至2024年度共完成约1800宗实地审计及调查。该局在声明中强调,所有稽查均依标准程序进行,“纳税人的行业或背景不会影响稽查决定。”
自北京于2020年实施国家安全法并将某些异见行为入刑以来,香港的一些独立媒体面临着严格的审查。当局派警察搜查新闻编辑部,逮捕媒体高管,并将新闻编辑定罪。
政治分析人士表示,当局还使用更隐蔽的方式试图压制记者、活动人士乃至书店经营者的反对声音。批评政府的团体面临活动场地租借困难、场所突检,甚至连宠物饲养许可证都遭到质询。
乔治敦大学亚洲法律中心执行主任托马斯·凯洛格表示,对于尚存的那些尚未逾越红线,因而不必担心遭到国家安全或煽动叛乱法律检控的媒体而言,行政骚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控手段。他说,这类审查“意在提醒媒体机构谨言慎行,政府总有办法对其不喜欢的报道实施报复”。
《独立媒体》(InMedia)的主编黄俊邦表示,对这家独立新闻机构的税务稽查占用了它的大量时间和资源。去年,他因没有在办公室保留公司注册表的实体副本而出庭,并缴纳了1万港币罚款。
英文网络媒体《香港自由新闻》(Hong Kong Free Press)的创始人汤姆·格伦迪亦证实,税务和其他部门的审查占用了原本用于新闻报道的时间、资源和资金。
去年,香港当局针对该媒体发起多项被后者称为“不实控诉”的调查,包括指控其为筹款而售卖的辣椒酱产自一家无证食品厂,以及创办人格伦迪的宠物犬未办理许可证且未接种狂犬疫苗。格伦迪表示,在提交反驳证据后,两起案件均已撤销。
根据倡导组织“无国界记者”发布的年度指数,香港今年在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的新闻自由排名跌至第140位。乔治敦大学亚洲法律中心去年发布的研究显示,自2020年以来,香港约有20家独立媒体关闭。
香港的外国记者俱乐部今年进行的一项新闻自由调查显示,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担心被逮捕或起诉的风险,65%的受访者在报道中进行过自我审查。
格伦迪说,他的媒体机构始终按时纳税,并全力配合稽查工作。但这种做法也是有代价的。
“我不得不放下记者的工作,一个人担负起一个合规部的职责,”他说。“这与我十年前选择在这里创业时,对这个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的期望大相径庭。”